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图据受访者)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10月8日,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此时露水更浓,寒气更重。在河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捶草印花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春玲手中,在寒露前后因气温降低变成适合捶印的红枫叶、红叶石楠、南天竹,以及梧桐叶、紫堇、海金沙、白蔹、菊花叶等,变身为创作瑰宝,于一“锤”一“印”间,在布上晕染出秋的诗意。
寒露前后适合锤草印花的红叶
1
“捶打”草木 定格叶上风景
“一根棒槌一把草,手拿棒槌布上敲。棒槌梆梆响,花纹布上长。”姚春玲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作为草木织染中的一种古老印染技艺,捶草印花的原理是通过捶打使植物蕴含的汁液、色素与天然芳香物质,直接拓印并深深渗透至织物纤维内部。
姚春玲正在进行锤草印花
“我们选取的植物多为中草药,不仅完美保留了植物最原始的形态、纹理与自然色泽,还能赋予植物独特的艺术美感,是真正源自大地、回归自然的绿色环保工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姚春玲介绍,作为河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捶草印花相传发源于明清时期。“在工业印染迅猛发展的浪潮中,这项需要纯手工单独操作、不可复制的慢工艺,因为效率低下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一度失传。”姚春玲说,“直到多年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秀云老师凭借记忆,将这门古老技艺复原,才让草木锤染重见天日。”
锤草印花作品
姚春玲是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校园周边的山坡、田野,是天然的印染材料宝库,山花、野草很多,为学校开展捶草印花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姚春玲与草木锤染的结缘,就始于“非遗进校园”的推广工作。十年前,第一次走进朱秀云工作室参观学习,深入体验捶草印花课程的她,逐渐被这一古老印染技艺的质朴与神奇深深吸引。
参加非遗年会
在实践过程中,姚春玲发现“捶草印花”专用老粗布难以寻觅,核心原料“嵌棒棒草”仅为野生且无法人工种植。为打破这一僵局,她在坚守锤染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开启了大胆的创新探索——
她将布料从老粗布拓展为棉、麻、丝、毛等纯天然手工布料;根据当地四季植物生长规律,反复试验,筛选出二三十种适合当地锤染的植物叶片,如无花果、紫叶李、拉拉秧、红叶檵木、红枫、南天竹、爬山虎、红叶石楠、葡萄等;开发书签、冰箱贴、手机袋、背包、日历、桌布、围巾、手帕等文创产品,让非遗走进大众生活。
2
多重尝试 让非遗走进生活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时鸿雁结队南飞,鸟雀藏在巢中保暖,大量蛤蜊出现在海边,菊花普遍开放。时序更迭,也为姚春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选择——寒露前后的红枫叶鲜红艳丽,菊花叶脉络清晰。她精心打造的二十四节气书签,便是以节气为引,选取当季特色叶片,有时还会搭配诗词,让每一枚书签都成为浓缩的时令画卷。
“选叶和捶打的力道都有讲究,关键在于布、叶子与力度的适配度。”姚春玲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如红叶檵木嫩叶,叶面微红,捶打时需轻力;若想让叶片纹路清晰呈现,需要将叶子放置一段时间,捶打时再加大力度。“像嵌棒棒草这类草类叶片,捶打时就不用费太大力气,而红叶石楠叶就需增加力道,才能让纹理与汁液完美附着于布面。”
姚春玲授课展示锤草印花技艺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姚春玲总结了很多经验:“有的叶子,如月季、紫叶李的叶子,在嫩的时候适合捶印;生长一段时间后,叶面会有一层蜡质,叶子的汁液会变少,捶印效果不好;汁液太多、纹路不清的叶子,比如绿萝、菠菜不适合锤印;夏至草、艾叶、益母草等,叶子只要还是绿的就适合捶印;好多蔬菜的叶子捶印的图案也很好看,比如香菜、胡萝卜的叶子。 ”
为了让捶草印花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姚春玲还尝试将食用碱、绿矾、明矾等作为固色剂进行实验,“它们虽然能让部分作品颜色更持久,但固色后的颜色会变得暗沉,失去天然的鲜亮感。”因此,在部分文创作品如冰箱贴、日历的创作中,她不会进行固色处理而是追求自然的捶印效果,尽量把叶子的细节留在布上,即使褪色,也如逼真的枯叶。“自然的东西本就鲜活,褪色也是它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姚春玲认为,捶草印花作品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褪色,如同叶子从鲜艳到凋零的自然演变,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
锤草印花日历
近年来,姚春玲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捶草印花的活态传承工作中——作为成果持有人,《非遗捶草活态传承的构建与实施》获2025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提出“狭义捶草”与“广义捶草”双重定义,平衡非遗传承“守正”与“创新”;依托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捶草印花实践课程》,与团队首创“课堂+基地+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牵头组建“传承人+学科教师”复合型团队,将捶草印花技艺转化为普惠性美育综合实践课程。
从2019年开始,姚春玲坚持开展捶草印花公益课,培育传承“种子力量”;她还频繁参与各类非遗展示活动,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等场合,现场展示捶草印花技艺,让更多人感受其艺术魅力。“我们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展现捶草印花的更多可能性,让这门古老技艺真正走进生活,被看见、被热爱、被传承。”姚春玲说。
海报设计 王思祺
汇盈策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